新文老師網誌

香港需要藝術推銷員嗎?
04 Sep 2013

最近到中歐度假,在維也納及威尼斯等城市,再一次看到在各遊客景點的藝術活動推銷員,他們穿著禮服或十八十九世紀音樂家服飾,在最多遊客聚集的旅遊景點,很賣力地向貌似遊客的過路人推銷,令我想起香港的高級商場雲集的地產經紀,只不過產品不是豪宅而是藝術演出。

 

誠然這些藝術演出品味不高 特別為一般遊客而設,演出的作品都是最普及的,在維也納是莫劄特或約翰特勞斯作品,在威尼斯是韋華弟的作品或茶花女歌劇選段,表演者一般並不見經傳(不代表水準不好) ,相信這個推銷的方式有一定的成效。個人曾見過不少本地參加歐洲旅行團的團員,本身在香港未出席過交響樂音樂會或芭蕾舞演出,在歐洲旅行時會按當地導遊的建議(或受到這些藝術推銷員打動)參與這些藝術活動。令我反思在香港需要類似的藝術推銷員嗎?

 

面對面推銷 的效果和局限我們都心中有數,也涉及形象方面的考慮。 但作為開發新觀眾群體的一種手段,個人認為值得嘗試。正如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「半價優惠票價」計劃,成功吸引了無數為了「社交話題」而觀賞百老匯的音樂劇。相信這些「旅遊景點藝術推銷員」也能夠遊說不少非藝術愛好者走進劇院 !只要他們所推銷的藝術活動確是適合這些「新觀眾」和有水準的,應該值得鼓勵。其實以個人推銷形式擴展觀眾,我認為還可以用來開發本地特定的巿場區隔,如銀髮族、行業協會、同鄉會或其他合適社團等,不是單對單銷售,而是通過團購方式推銷給特定團體,讓新觀眾「嘗試」藝術一次 (Test Drive the Arts ),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節目。 

 

藝術推銷員在歐洲有一定的成效, 當然受到「品牌」的影響。 到「音樂之都」聽一場音樂會、在歌劇發源地看一場歌劇順理成章。香港作為金融中心、美食之都世界聞名,但是作為國際文化都會、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的情況並不是遠近馳名(特別內地同胞一般只知道香港的流行文化),所以推銷有一定的難度。 不過隨著 西九、粵劇推廣、戲曲中心等等的發展,香港的文化品牌將會大大的提升。其實對內地同胞來說, 香港文化藝術活動的最大特色,是我們享有絕對的藝術、表達自由,我們的藝術活動都沒有受到「審批制度」和「長官意志」的影響。即使是內地藝術家接受香港委約的作品或在香港首演的製作,都會特別受到中外藝術業界關注。這是香港藝術品牌未被帶出的一大「亮點」(很多筆者內地朋友到訪,接觸香港藝術活動後都有此感想),也是值得宣揚的一國兩制特色之一。 

 

誠然,我們的藝術品牌還有太多需要提升的地方,包括加強軟銷和推廣活動,例如推出更多的免費節目,讓遊客有更多機會認識香港的文化氛圍。長演劇目的發展也是一個關鍵。個人認為香港的藝術教育活動也有很大的內地潛在巿場。值得關注是這些宣傳香港藝術品牌和藝術活動的工作誰在負責 ?相信一些半官方機構的部分活動涉及,但沒有專責機構。開發新市場新觀眾涉及知識和專長的積累,由專責藝術推銷的機構負責成效會最大,可以在本地和境外主要旅遊市場開展觀眾。本地的個別藝術機構沒有資源和專長去推動,即使嘗試也是事倍功半。  

 

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個人感想,夢想將來西九高鐵站啟用後,除了地產經紀還有藝術推銷員進駐!假如在藝術推廣方面有具體的措施整體提升行業能力 ,可以更快優化香港的文化生態環境。

Thank you!
Your email is added to our list.